融合落实,跨越创新——记2022学年艺术组工作坊
发布时间:2023-04-25 16:09:02   发布人:邹康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732

本学期的工作坊教学研究活动已顺利结束。艺术教研组以“艺术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为主题,采用“智慧共享(集体备课)、实践探索(上课与观课)、研讨分享(评课与辨课)、反思交流(主题论坛)”的研训模式,研究如何通过设计具有跨学科特征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科融合的优势,探索更加高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路径,践行“双新”理念,实现深度学习。

全组教师通过集体研读教材、基于真实学情提出关键问题的方式,经讨论确定了课题。其中艺术板块选择了《美术鉴赏》中的第二单元第二课《青铜时代》,而美术板块的题目来自选必教材《绘画》第二单元第七课《构图——组合与构成》,分别以A、B两组不同的角度进行同课异构。

艺术的A组从青铜器的色彩与化学的联系出发,经过鉴赏、实验、创作等活动,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索,帮助学生主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艺术的B组则尝试与历史学科融合,精选出象征时代文化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和归纳不同朝代青铜器的审美特点,在自己的作品中去尝试体验并且表现出这种特点,从而激发兴趣、丰富艺术感知。

美术的A组结合地理学科中不同地域特点与景观的差异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体会构图美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运用 VR 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教室内也能体验“写生”感。美术的B组则结合文学作品中的场景,在鉴赏不同绘画作品的空间表达方式过程中,融通学生文学和艺术的想象力,并尝试运用构图的形式语言和要素来传达情感。

尽管已有多年工作坊的教研经验,但老师们仍会发现:结合跨学科实践和速写高考改革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需要深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并不少。跨学科怎样指向教学目标、解决实质问题?怎样从提升效率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怎样从大概念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美术的底层逻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何贯穿整堂课?研究和探讨向纵深展开的过程,也正是寻找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经过几轮的集体备课、分组上课和研讨磨课,我们不断打开新的思路,共同探寻最适合我们的学生学情、最能提升课堂效率和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方法。

虽然工作坊教研告一段落,但对新问题的思考还在继续。相信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不断融合与创新,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落实核心素养。

3.jpg

1.jpg

2.jpg

5.jpg

4.jpg

6.jpg

8.jpg

7.png

9.jpg

11.jpg

10.jpg

12.jpg

14.jpg

15.jpg

13.jpg



文字:朱宇

图片:龚捷捷

编辑:朱宇

审核:课程与教学中心


同课异构创特色 体育精神促成长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 办人民满意的特色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