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五育并举、全员育人的理念,在“双减”背景下转变学校育人方式,紫竹园中学在高一年级推行全员导师制工作已经将近一个学期。新年伊始,紫竹园中学召开高一年级全员导师制工作阶段性研讨会。
会上,五位导师作为代表就撰写的德育案例进行了交流发言。程爰老师在案例分享中提到,教育需要一定的宽容以及方法指导。宽容中的信任和等待,有时比惩罚还起作用。正在成长期的学生有时候并不是故意犯错,而是源于缺少方式方法、心理发展不成熟,这时作为导师就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宽容以及方法指导。用理解宽容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藏着的希望被肯定的愿望,用经验、方法去帮助孩子解决成长道路上面对的诸多难题。这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罗凯妮老师的案例分享侧重于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同时提出面对学困生,要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耐心,经常与学生谈心,在交谈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坚定的意志力,去积极地认识和探索。
陈雨晴老师的案例分享聚焦在如何与心思敏感细腻的同学相处。陈老师提到,用肯定以及鼓励的方式给予学生温暖,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从而促进行为的改变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戚婷婷老师在案例分享中提到,作为导师,在生活上要真心关心学生;在学习上,要鼓励学生用优势学科带动薄弱学科。并且导师需要持续地关注学生情况,给予学习、生活上的指导。
崔影老师就如何对有厌学情绪的孩子进行正面引导与所有导师进行了分享交流。崔老师认为通过家校合作,导师与家长全方位地对孩子进行培养、鼓励,有原则的包容能帮助孩子渐渐走出困境。同时,可以以帮助孩子树立目标,理想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随后,学生发展中心陈洁老师对导师们的研讨交流进行了补充,陈老师指出,导师应该是孩子最亲近、最愿意倾诉的对象。导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上、生活上的帮助者,同时也是学生并肩作战的好伙伴,希望导师们能陪伴学生走过重要的高中三年。同时,陈洁老师也对导师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布置。
会议的最后,分管德育的刘莉萍副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刘校长充分肯定了导师们细致的工作,期待导师们的工作能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对导师们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
“导师”与“老师”虽一字之差,但实现了学生与老师的双向互选。面对青少年成长的烦恼,不论学业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导师们都能给予孩子特色化的指导,为孩子找到生命中的另一束亮光,帮助孩子更自信,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