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自然灾害英语语境,感悟人道精神人类尊严
————2021学年英语组线上工作坊教学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2-06-07 09:26:17   发布人:邹康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2,863

2022年3月新学期伊始,突如其来的上海疫情打乱了才开学不久的学校教学节奏。从线下教学师生之间自由无障碍的课堂沟通、眼神交流,到每日由老师主播,学生连麦做出应答反馈的线上教学模式,每一位师生在最初的阶段都经历了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虽然我们的教学形式改换成了线上,但老师们时刻没有停止过对上外版英语新教材的教育教学探索。在 “双新”背景下,老师们积极研讨如何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特色,使用多种形式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保持不懈怠的学习动力,努力尝试着把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品格教育、社会责任、树立全球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都融入到线上的教学活动中去。本学年度英语组工作坊的线上教学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顺利展开了。

选材独特,感悟深刻

本次工作坊选取的内容为高二年级上外版选择性必修2教材, 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下的Unit 4 Reading A: Surviving the Earthquake (Short story)。期待用书本中学到的相关语言词汇知识,描述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和幸存者的感受,学习在不同自然灾害中的逃生技能;更重要的是,期望通过此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类在灾害中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人类尊严。

精心打磨,特色引领

从上学期期末到本学期初,组内历经多次共同研讨磨课和4位上课老师精益求精的课堂设计和教案打磨。第一棒的崔影和李文枢老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分别在高二年级的2个平行班开设了第一棒课时。崔老师通过连麦问答,视频播放等多种在线课堂活动形式,配合详细的词汇输入和语篇梳理,帮助学生理清了整篇文本的时间脉络和发展细节,培养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能力,并在post-reading部分引导学生感悟人们在自然灾害中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的尊严。李老师的课则更侧重于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激发和培养。基于对文本已知内容的了解,结合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鼓励学生以英语为载体,描述自然灾害中幸存者的感受,并介绍自然灾害中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尊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棒的江嘉慧老师和沈洁老师则分别在自己任教的另一个平行班和特色班进行了同课再构。相比前一棒,第二棒的老师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善和突破。沈洁老师更加重视词汇夯实,句型强化和培养深层解读文本的能力,通过老师设问和鼓励学生的在线回答等形式,培养了学生深度思考分析的能力,充分体现特色班学生扎实的口语表达功底和思想深度。江嘉慧老师则设计了环环相扣的任务环节,关注语篇的文化现象及价值观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在灾难来临时人们的心理变化,要求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并能够举一反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工作坊线上教学活动,4位老师都熟练地使用了钉钉视频会议,在线课堂,学生连麦当堂反馈等多种在线教学的形式,使英语组在线教育和科技信息化融合的有效教学探索中,迈出了宝贵而可喜的一步。

集体智慧,展望未来

在课后的工作坊点评活动中,老师们都给予了几位上课老师高度的评价和有效的改进建议,大家都深刻感悟到英语新教材的创新教学对我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线教育和信息融合结合的教学模式可能是今后几年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全程参与听课的张敏校长也给予了老师们优良的评价,希望老师们在今后几年英语教学中,不断磨练自己的能力,使英语新教材教学探索,成为今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主阵地。

图片 1.jpg

图片 2.jpg

图片 3.jpg

图片 6(1).jpg

图片 5(1).jpg

图片 4(1).jpg

图片 7(1).jpg



文字:何洁

排版:李文枢

审核:课程与教学中心


“疫”别多日,全力以“复” 同心共筑云课堂 凝心聚力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