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品德。五月是充满感恩的季节,2022年5月30日,上海市紫竹园中学举行以“‘疫’路同行,感恩有你”为主题的云端升旗仪式。升旗仪式由高二(2)班章文卿主持,高二(1)班黄佳文同学做国旗下演讲。
3月初以来,疫情爆发,涌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志愿者,在疫情防控、物资保供、城市运转、方舱医院管理等方面,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守护这座人民城市。
在职员工、青年学生、退休职工……在大上海保卫战前线,处处闪烁着守“沪”有我、命运与共的凡人微光,在这其中是否紫中人熟悉的身影?
采样有我,义不容辞
三月中旬,上海市疫情防控等级全面升级,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朱医生第一时间换下白大衣穿上防护服来到防控工作的第一线参与核酸检测工作,从最初支援重灾区、阳性病例复核扫楼到全域核酸筛查,任务不断变化但是她的初心始终未变。
在支援梅陇镇核酸筛查工作时,朱医生带领夜间第一梯队一组到罗阳路某小区进行核酸筛查,完成小区筛查工作回到医院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近四点,而这仅仅是大上海保卫战中的一个缩影。
随着阳性病例的增加,密接和次密接的采样任务也随之增加,这也是被朱医生称之为“扫楼”的工作,同时也是风险更高、更累的工作,除了需要全副武装以外,她身上还挂着各种袋子,装好采样工具进行上门入户采样,不论白天黑夜还是暴热暴雨,只要有任务就随时出动。
其实自3月28日以来,朱医生已经两个月没有回家了,不仅是她,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都在为守护上海默默坚持着,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上海的疫情正逐渐向好,朱医生坚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我们一定会等到胜利的到来。
事不过夜,全力以赴
“流调需要极强的耐心反复沟通。”松江疾控中心的杨女士记得,一开始电话打过去,有人说“打错了”并直接挂断。
“流调是与时间赛跑,必须‘事不过夜’。”工作分为早班和晚班,晚班有时要忙到夜里一两点。
杨女士在疾控中心从事流行病学调查一线工作,从3月底到现在一直吃住在单位不曾回家,24小时连听候指令并工作。流行病学调查需要很强的耐心反复沟通,碰到过各种疑难事件:如有人不配合流调直接挂断电话,那就要耐心讲解政策;有人情绪不稳定哭闹的,还要安抚开导;有阳性感染者出于担心打电话咨询的,还要安慰并力所能及的为他们着想。流调这项工作是与时间赛跑,必须事不过夜,经常忙到凌晨,嗓子也哑了,但她始终坚持工作,没有请假过一天,始终奋斗在一线。
“力所能及,义不容辞”
她在2020年疫情期间就作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与了上海火车站防控检疫志愿者工作,2022年3月,疫情爆发,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她主动到社区中参与志愿服务,组织核酸检测、搬运物资等工作。在微信群里,传播正能量,在社区中服务大众。后期,她被确诊为核酸阳性,但依旧在方舱中担任志愿者,也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些正面的真实,她的方舱vlog通过网络传播,她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里并不可怕,这里也很温暖。
“志愿服务,第二个坚守的工作”
自疫情隔离至今,紫中党员罗凯妮老师在认真完成线上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积极参与小区的快递分发工作。还主动帮助手机操作不是很擅长的中老年居民快速预约核酸码,化解他们内心的焦虑。
完成线上教学任务的李桂琼老师秒变“大白”,作为小区物资供应组的志愿者,李老师主要负责收集居民所需物资,经报备小区居委,经居委同意发布团购信息、并核准分配住户所购物资。
杨敬之老师、茅利娟老师也第一时间奔赴抗疫第一线。他们听从居委指挥,服从居委安排,承担抗原试剂分发到户、维护核酸检测秩序等工作。他们默默付出、默默坚守、他们的义无反顾温暖了寒夜,美丽的瞬间定格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
“自立自强,温暖你我他”
她的爸爸妈妈是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不知不觉已经两个多月了。每天晚上,她睡前和妈妈通电话,电话那头的妈妈还在做“大白”,几乎每次都是匆匆打了个招呼就急忙继续工作了。她说她现在真正懂得了逆行者们的不易。在担心爸爸妈妈安危的同时,她也知道只有照顾好自己的学习和起居,才能不让爸妈担心。现在,她现在不仅能够完成线上学习,照顾好自己,还能和哥哥一起照顾隔壁独居老人的三餐,还抽空和爷爷聊聊天。疫情之下,每个人也在尽自己的一份力。初夏时节,希望爸爸妈妈都平平安安,早点回家。
在发言的最后,黄佳文同学说到:“刚刚提到的这些人,都是我们身边的人,有我们挚爱的父母家人、我们的老师、曾经的紫中人、当然还有我们自己。在这场“战疫”中,每个人都是英雄。我们要向每一位曾经在战疫中坚守的人表示感谢,也要感谢自己,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在为疫情防控,为我们所热爱的这座城市做出努力!
无数平凡英雄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也许我们都不可能成为风云人物,也无法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普通人的爱和希望仍然是最珍贵的。因为有“你”的付出,家庭才有温暖;
因为有“你”的努力,城市才有活力;因为有“你”的奋斗,国家和民族才能无惧挑战。让我们穿过寒冬拥抱“你”,因为“你”很值得!“疫”路同行,感恩有你!
文字:陈静如
编辑:陈静如
审核:学生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