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紫竹园中学第八届工作坊教学研讨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工作坊”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后来渐渐成了可以提供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互相交流的一种方式。我校于2009年将“工作坊”这一理念植入到教学研究中来,使之成为教研组组本研修的重要活动之一,使教师通过教学思想的交流碰撞、真实教学体验的分享互动来深化自己对教学理念与实践的认识,在积极参与备课、听课、评课的活动中,强化教研组、备课组功能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工作坊已渐渐成为我校的一个传统“节目”。为了保证工作坊运作的有效性,我们每年都会确立不同的主题,旨在探讨与解决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今年工作坊的主题是:基于课程标准的研究,融合“德美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等。为了完善工作坊的运行,我们还会适时地进行运行模式上的微调。今年我们就采用了第一轮分A、B两组,选择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同课异构模式,进行第一轮的课堂教学实践;经反思研讨和专家点评后,两组分别集体修改教案,进行第二轮的教学实践,从而实现从第一轮到第二轮的同课再构模式。
多年的工作坊为教研组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也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认可。今年共有212个人次参与了本届工作坊听课活动,老师们不仅去听本教研组的课,还乐于参与其他教研组的研讨活动。大家认为,这无疑是一种很有实效的教研组研修方式,它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打破了以往教师只顾关起门来闷头苦干的传统模式,借助学术背景,集结众人力量,使教师在反复的课堂实践中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供稿:朱希如 摄影:龚捷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