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特色建设五年规划指导下,以构建美术特色课程群为核心,以探索实践“学校特色走向课程化”为切入点,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优化适应学校办学特色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设置,实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化、数字化、信息化,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相统一,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价,逐步构建美学修养与身心健康相统一、与高等艺术院校美术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学校课程体系。
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切实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着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入推广“德美一体”和“创新素养”的课题研究成果,探索适合我校特色的有效教学内涵,加强特色教研组的建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切实做到“增效减负”,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重点工作
(一)重点关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建设,建构“D-R-E-A-M”课程结构,形成“1+X”学科课程群框架,逐步构建起三类课程协调发展的质量上乘、特色鲜明、选择灵活的学校课程体系。
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时效率。
在充分保证国家课程开足开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课时比例,继续做好部分学科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层教学的试点,合理配置基础课时,根据国家课程的规定,本学期语数英美术各减少一节课,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要保证课堂效率。三个年级数学学科继续分层走班教学,高一高二的美术学科开设小五小六班,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确保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升。
2、 建设特色学科,推进学科拓展课程建设。
修改与完善各学科微课程纲要,定期开设各学科微课程,本学期的科创节开设微课的是数学和理综组,初步形成《上海市紫竹园中学微课程纲要汇编》。定期组织学生走进各类艺术场馆实地考察学习,本学期计划期中考试以后安排高一高二的学生去参观艺术场馆;继续邀请高校专家来校开设艺术讲堂,开拓视野,本学期计划开设的讲座高一动漫和摄影,高二为媒体设计和广告设计。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使美术特色课程更加彰显。
3、着力构建“全景式美术课程”,落实校本特色课程。
继续重点打造综合材料造型设计课程,以项目设计、作品制作、完成课题研究为驱动,推进4P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全体学生充分参与特色课程学习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努力做到课程精品化、管理精细化、选择多样化。本学期计划初步完成《书法》、《国画》、《DV制作》、《动漫绘画》等校本教材的编制。落实与完善《美术常识》、《理化生实验教学》等第一批视频微课程。
4、开好研究型课程,凸显学生创新素养培养。
根据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特点,进一步提升研究型课程的质量,加强在选题、指导、研究、展示等各环节的课程过程化管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度和研究热情,利用校园网、宣传栏、校刊、午会、校会等各种渠道进行成果展示,提升课程的吸引力。上学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项目学习的培训,本学期计划要完成中期的论证和结题、答辩等工作。
(二)推进有效教学研究,切实增效减负,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切实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着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入推广“德美一体”和“创新素养”的课题研究成果,探索适合我校特色的有效教学内涵,加强各教研组的特色建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切实做到“增效减负”,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以工作坊为契机,以学习落实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为重点,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以构建“醇美课堂”形成校本课堂教学特色为抓手,坚持“聚焦课改,决战课堂”和“聚焦人才,成就教师”的理念,从加强集体备课入手,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有效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组本研究工作,全面提升全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在紫竹杯教学比赛、特色展示课和工作坊研讨课的基础上,修改完善醇美课堂案例集。
2、在课改的背景下,全面推进各学科教学手册的修改和使用工作,优化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指南,以“增效减负”为宗旨,注重手册编写的校本化;认真学习新的学科课程标准,研究高考改革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业针对性、命题科学性,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总结前期课程建设的资料,逐步建成学校教学资源库。
3、深入推广“德美一体”的课题研究成果,注重学科德育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根据学科特点和规律,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元素,并渗透于教学各环节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4、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继续实施美术个别指导方案,注重个性,兼顾差异,提高效率组织美术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和绘画实践的培训,提升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完善毕业生作品集方案,让学生在特色教育中体验成长,为培养受全国各高等院校欢迎的新世纪复合型的美术特长生奠定基础。
5、抓好毕业班质量。
2019届是高招改革的第三届,美术高考成绩年级均分350多分,我们要在17届、18届的基础上认真学习高招改革的政策,做好各类报名考试组织工作,并根据学校近年来毕业班教学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组织召开毕业班工作会议,根据考试方向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团队作用,加强对毕业班复习内容、方法、策略的研究,并协调好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加强毕业班的质量过程管理,对各次考试进行深入分析,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加强毕业班学生学习动因的诱导与学习方法的指导。认真研究考试信息,与毕业班教师共同做好志愿填报的辅导工作。
(三)实施“臻美管理”,推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
(1)完善落实各项教学常规、考核、反馈制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并形成一定的问责机制。
(2)根据高考综合改革的要求,建立全面、全员、全程的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和评价机制。严格考核教学常规,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分析的科学性、合理性;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加强毕业班质量的过程管理,指导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3)完善落实年级视导制度,本学习计划对高二年级的教育教学各方面进行视导。严格落实听评课制度,关注常态课,定期开展全校性、专题性、研究性的课堂教学视导活动。促使教师提高专业核心素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行为,形成教学风格。
(4)全面提升校本研修的品质,各教研组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优质资源,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同课异构、骨干引领、专题研讨等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发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和作用。各学科制定特色学科建设方案,逐步形成特色教研组。
2019届和2020届的同学也要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作品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搭建各类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进一步优化青年教师带教制度,继续聘请数学和美术专家指导学科教学工作。让青年教师能在短时间内,熟悉教材与教法,适应教学实践,尽快获得专业成长。带教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建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以及管理工作制度。明确职责,真正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2、开展各种类型的校本、组本师资培训
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需求规划培训内容和方式。培训内容在常规教学、教科研能力提升为重点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以学校美术特色、“说题”研究、创新素养、人文素养为培训内容,以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将培训工作与科研工作和日常的教研活动有机结合。提升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3、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建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以及管理工作制度。明确职责,真正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4、教科研工作:
学校教育科研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特色建设的科学保障。实施课题引领,坚持教育科研的管理、指导、研究、咨询四大职能,围绕学校特色发展方向确定学校的重点课题,指导校内各职能部门、年级组、教研组根据实际确定校本研究专题。本学期教科研方面要完成的任务是
1)做好《高中主题类德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的中期论证工作。
2)继续开展教师教科研培训班活动,依托上海市教育科研特级教师张才龙老师的指导,培训班成员撰写课题申报表,形成校级课题,并做好课题的开题及中期研究工作。
(五)信息化工作:
1、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校园公告、校园动态、招生信息;展示学校风貌、校情、特色和优势等、增进公众交流,通过数字校园平台,提高质量分析、教学研讨的效能。逐步更新办公系统,建立资源库。
2、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引导广大师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营造学校规范用语环境
(六)其它工作:
1、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关注学生体质健康,贯彻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大会精神,树立 “健康第一”思想,把健康素养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健康水平。
2、做好“红十字会”工作,有计划开展卫生专题讲座及青春期卫生教育课。重视学生眼保健操,严格执行教室“2米线”,力争控制近视眼新发病率。
3、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形成机制,关心好特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