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活动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团队活动
“双新”背景下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初探 ——记邵健文老师区级高中地理新教材探究课
发布时间:2021-09-27 14:12:39   发布人:邹康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233

“双新”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落实新教材内容,探索新教学模式,9月23日下午1点徐汇区首个“双新”背景下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蕴美讲堂举行。我校文科综合学科教研组组长邵健文老师在徐汇区地理教研员单伟文老师的指导下开了一节《主题3地球的演化过程》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探究课,全区高中地理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跨学科教学驱动性问题需要具有真实性、驱动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特点,且应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邵健文老师这节课就从有学生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APP的“起源之谜”展馆,观看了“宇宙大爆炸剧场”。在完成学习单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入,然后按照学生设计评比出的最佳线路依次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APP的“大地探珍”展馆、“探索中心”展馆和“生命长河”展馆。本节课重点研究的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化石的同位素测年法就和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通过贯穿整堂课的上海自然博物馆APP之旅,学生从展馆发现的一个真实问题出发,一路探究过程中结合单元视角和学情视角进行归纳填表、探索实验,并通过对比讨论落实知识点,初步形成探究自然世界的好奇心与兴趣;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地球经历了46亿年的演化才有了目前相对稳定的适宜地球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好太阳系中这颗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树立人地协调观。

本节课是主题3的第一课时,首先要学习地质年代的划分,了解地质年代的划分是了解地球演化史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分析地质年代划分示意图能在每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中直观的观察到生命物质的演化过程,为下一知识点地球演化史的分小组交流学习做好铺垫。在之后的第二课时各组派发言人上台讲述了23日抽取到各地质年代(冥古宙、太古代和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壳运动、海陆分布、植物和动物进化以及矿产形成等情况。完成度相当高,最后学生和老师还对各组进行了合理的评分。

单老师和其他听课老师课后纷纷表示,“上海自然博物馆APP之旅”贯穿整堂课给了学生很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学生通过自己制作实验微视频“地层是如何沉积的”对比观察模拟的地层和化石,认识地层和化石形成的过程,探究地层沉积的一般特点,提高了地理实践力;在学习了化石、地层和岩层等概念后能观察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的排列规律,了解地质研究的意义,尝试了解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培养了综合思维能力;从单元视角结合主题1中“地球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内容,思考地球生物生存环境的演化过程,尝试说出生命演化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了人地协调观;通过“上海自然博物馆之旅”情境贯穿,学生可以关注上海众多场馆展出资源,初步形成探究自然世界的好奇心与兴趣。

本次公开课是我校探索新教材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初次尝试,今后我校将继续鼓励教师以跨学科项目为载体,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拓宽教学途径,继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意识,提升美术特色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1.jpg

3.jpg

2.jpg

4.jpg

6.jpg

5.jpg

8.jpg

7.jpg



 文字|邵健文

   摄影|龚捷捷

 编辑|舒  晨

   审核|课程与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