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活动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团队活动
魅力绽放 收获成长 ——紫竹园中学理综教研组“紫竹杯”初赛纪实
发布时间:2021-11-02 14:09:36   发布人:邹康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529

随着新教材新课程的全面实施,2021年的“紫竹杯”教学大奖赛于10月11日拉开了帷幕。“紫竹杯”不仅仅是教学评比的赛场,更是老师们展示教学魅力的舞台。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理综组的老师们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自主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邹康老师用有趣的小游戏导入课堂,打响了初赛第一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游戏实践、小组讨论,总结出算法的概念、归纳出适合计算机实现的算法,在快乐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

吴钟怡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去体会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物理之美。在本次初赛课上,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速度的物理涵义,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设置情境,引入真实数据,启发学生思维,落实双新要求,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在姚竖洪老师的生物课上,学生们通过亲手搭建核酸模型,了解核酸的个体核苷酸的组成,从而掌握了《核酸》这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老师通过各种教学设计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的发现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在高一生物课堂上,戚婷婷老师用 “今天早餐吃了什么”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基于生物学糖类的概念分析生活中的食物,包括现在最流行的0脂0糖食品,把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有机融合起来。老师展示了很多学生爱吃的饮料和零食,通过对成分的分析讨论,指导高中生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

陆毅华老师的《画出我的朋友圈》的心理课,使用了艺术治疗方法——“九分割统合绘画”法,让同学们用画笔画出自己初中、现在和将来的朋友圈。通过这堂不同寻常的课,让同学们敞开心扉熟悉彼此,学会分享、观察、倾听……这是现在高中生非常需要的互动沟通交流方式。

康超老师的《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化学课结合了高一语文教材上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青蒿素的内容,以介绍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和“五二三”工程引出如何提取物质的话题。并且通过教师演示萃取实验,让学生理解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原理,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努力探索科学的精神。

徐泽楠老师上了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高三复习课。学生在徐老师的引导下,用电子守恒、元素守恒规律,立足已学到的知识分析了酒驾检测的原理。整堂课老师放手让同学们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并提炼方法和战略,从而形成物质变化的观念。

本次教学比赛大大提升了理综组教师的教学能力,给大家一个展示自身互相学习的平台,更激发了年轻教师的教学热情,使他们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成长,为能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绽放魅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jpg

2.jpg

3.jpg

5.jpg

6.jpg

4.jpg

7.jpg

撰稿 戚婷婷

摄影 龚捷捷

编辑 徐泽楠

审稿 课程与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