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实践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主题实践
美创大课堂|紫中学子解密“爆火工坊”,从珐琅历史到可持续创新
发布时间:2025-07-11 07:45:03   发布人:邹康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

炎炎夏日,盖不过紫中学子对“美创”的热情和追求。7月初,紫中美创大课堂走进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和艺术馆,展开了一场融合艺术历史、工艺实践与创新思维三合一的珠宝设计探险之旅。三天的课程里,同学们从珐琅工艺的璀璨历史到舞台珠宝的奇幻世界,再到可持续材料的创新应用,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珠宝设计的魅力。

课程首日,同学们便踏入了珠宝、珐琅工艺的瑰丽世界。7月4日上午,主讲教师Tina详细讲解了珐琅工艺的发展脉络与珠宝设计史,重点介绍了顶级品牌的经典作品,以及著名设计师Jean Michel Schlumberger笔下灵动精巧的设计,那些将自然元素与工艺完美结合的作品,让同学们对珠宝设计有了初步的审美认知。

理论为基,实践探新。授课老师现场示范了干筛珐琅、湿画珐琅的制作及烧制工艺全过程:细腻的釉料在干筛下如同繁星落定,湿画时又似颜料在画布上流淌,而高温烧制后釉料绽放的光泽,更是让同学们惊叹不已。

示范过后,同学们分组合作,尝试调配釉料色彩,在金属基底上探索不同的肌理搭配。当第一炉珐琅作品出炉,大家看着自己手中独一无二的色彩组合,都深感兴奋。研学的第一天,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珐琅工艺,更在色彩实验中体会到了“匠心”二字的重量——耐心与细致,是成就美的第一步。

第二天的课程从一场特别的参观开始。上午10点,同学们来到LECOLE展馆,近距离欣赏莫里哀剧团的相关珠宝藏品。这些舞台珠宝并非单纯的装饰,而是与戏剧情节、角色性格紧密相连:有的珠宝复刻了17世纪的宫廷风格,折射出戏剧中贵族的奢靡;有的则用夸张的造型强化了喜剧角色的荒诞感。导览老师详细讲解了每件珠宝的设计背景——从灵感来源到制作工艺,同学们听得入迷,时而也拍照记录细节。

参观结束后的讨论环节也是必不可少。在Tina老师的引导下,每位同学都选取了展览过程中触动最深的一样展品或是一种工艺,并图文并茂地做了学习分享。学习后的复盘讨论不仅加深了对舞台珠宝的理解,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设计从来不是孤立的创作,而是对场景、需求的深度回应。同时,也锻炼了每位同学对设计的表达和凝练能力。带着这些思考,大家对第三天的创作充满了期待。

第三天的课程聚焦“可持续设计”,为同学们打开了环保与艺术结合的新视野。7月6日上午,Tina老师介绍了HDPE材料,其特性轻便、可回收、可塑性强。除此之外,讲述了可持续首饰的发展趋势。当得知这些看似普通的塑料材料能变身为时尚首饰时,同学们纷纷流露出浓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在讲解完科学材料的特性后,老师示范了线锯切割HDPE材料的技巧,并鼓励大家结合第一天学到的珐琅工艺进行创意设计。实践环节中,同学们分组合作,有的用线锯将HDPE材料切割成几何形状,计划与珐琅片拼接;有的则尝试弯曲材料,打造立体造型的挂件。切割、打磨、组装……当一件件融合了环保理念与个人创意的饰品完成时,大家都自豪地展示各自的成果。

设计不仅要好看,还要对环境友好,这才是未来的方向。”课程的最后一天,同学们不仅学会了使用基础工具,更在实践中理解了“创新”的另一层含义——在有限的材料中,用巧思创造无限可能。

三天的课程短暂却充实。从珐琅工艺的历史传承到舞台珠宝的故事性设计,再到可持续材料的创新应用,同学们在“看、学、做”中完成了一次对珠宝设计的深度探索。正如一位同学在总结中说道:“这不仅是一次工艺的研学,更是一次思维和眼界的拓展”——美可以来自传统,来自故事,也来自对未来的思考。”

这个暑假,紫竹园中学用一段别开生面的美创研学旅途,让艺术与实践碰撞出璀璨火花,也为同学们的美创之路镶嵌了一块璀璨生辉的宝石。

图片 1.jpg

图片 3.jpg

图片 2.jpg

图片 4.jpg

图片 6.jpg

图片 5.jpg

图片 7.jpg

图片 9.jpg

图片 8.jpg

图片 10.jpg

图片 12.jpg

图片 11.jpg

图片 13.jpg

图片 14.jpg

图片 16.jpg

图片 15.jpg

图片 18.jpg

图片 17.jpg

图片 19.jpg

图片 20.jpg



文字丨林易锴

图片丨林易锴

编辑丨林易锴

审核丨学生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