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学生活动
美创大课堂 | 非遗技艺浸润青春课堂,传统基因邂逅当代艺术
————高一年级部分同学体验羊毛毡的创意与乐趣
发布时间:2025-06-28 08:01:49   发布人:邹康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

6月23日至24日,我校美创大课堂组织高一年级对纤维艺术感兴趣的同学们开展非遗技艺实践活动。通过校内羊毛毡非遗课堂的实践、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参观学习两个部分的活动,让同学们在传统工艺体验与当代艺术观察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与创新可能。活动以“从手艺学习到眼界拓展”的递进式设计,为美创特色教育注入传统文化的鲜活基因。

一、校园工坊:羊毛毡里的千年匠心
在羊毛毡非遗课堂上,传承人孙怡平老师以“纤维会咬合”的生动比喻,揭

开这项六千年工艺的奥秘:“羊毛表面的鳞片遇水后会相互勾连,通过戳刺、滚搓就能成型。”展台上,不同型号的戳针、蜂巢状泡沫垫与山毛榉擀毡棒依次排列。“0.1mm 的细针用于雕琢细节,粗齿针则适合快速定型。”老师的讲解让祝唐萱同学恍然大悟:“本以为是玩羊毛,没想到每个工具都藏着古人智慧。”

实践环节,学生们在挫败与突破中触摸非遗温度。季忆同学在分毛时总撕成粗细不均的毛条:直到“老师让我想象梳理云朵,要顺着鳞片方向轻拉”,才找到了技法的诀窍;刘泓婷同学在滚搓中领悟节奏之妙:“第一次太用力,毡片裂成了流苏,后来发现要像揉茶青那样有规律按压。”当浅灰色羊毛在皂液中逐渐紧实,掌心残留的纤维质感与皂香让她感悟到:“这就是古人传承千年的手艺温度。”梁雅诗同学则兴奋于掌握“隔离法”:“用保鲜膜隔开彩色羊毛,竟做出了渐变效果,传统工艺里藏着现代设计思维!”

从好奇尝试到专注创作,同学们在指尖与羊毛的对话中,首次读懂非遗的生命力。正如祝唐萱所说:“看着羊毛在掌心变成杯垫,突然想认真做出能传承的东西。”

二、PACC 探秘:传统技艺的当代转译
次日,同学们走进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在非遗造物坊

主理人郑珊珊的讲解中开启艺术探索。展厅内,青花瓷元素与宇宙概念结合的

行星模型令人驻足,传统缠枝莲纹在太空主题中焕发现代张力。

在光影交织的展区,玲珑的陶瓷茶器、色彩斑斓的纤维艺术椅与跨界装置作品相映成趣。同学们触摸着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碰撞的火花,从亲手制作羊毛毡的质朴体验,到目睹艺术装置的观念冲击,真切体会到“艺术既在掌心,也在更广阔的世界”。

三、青春感悟:让非遗走进当下与未来
“以前觉得非遗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现在发现它能钻进生活的每个角

落。”吴子翕在参观纤维工作室后深受触动,“就像我们用羊毛毡做钥匙扣,传统工艺完全可以成为日常的一部分。”陈沁宜从 PACC 的参观中获得启发:“当非遗遇上当代艺术语言,就能讲出全新的故事。”

此次实践是学校“非遗活化”课程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能接触到千年的传统技艺,更懂得用现代视角解读传统。正如学生们在学习心得中所写:当指尖的羊毛毡遇见展厅里的创新作品,他们才明白——传承不是复刻过去,而是让千年技艺在青春的创意中,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

IMG_2691.JPG

IMG_2724.JPG

IMG_2726.JPG

IMG_2763.JPG

IMG_2766.JPG

IMG_2755.JPG

IMG_2788 2.JPG

IMG_2774.JPG

IMG_2787.JPG

IMG_2789.JPG

IMG_2791.JPG

IMG_2790.JPG

IMG_3004.JPG

IMG_3001.JPG

IMG_2792.JPG

IMG_3015.JPG

IMG_3023 2.JPG

IMG_3027.JPG

IMG_3032.JPG

IMG_3035.JPG

IMG_3042 2.JPG

IMG_3052 2.JPG

IMG_3046.JPG

IMG_3055 2.JPG

IMG_3056.JPG

IMG_3083.JPG

IMG_3088.JPG

IMG_3092.JPG

IMG_3123.JPG

IMG_3093.JPG

IMG_3152.JPG

IMG_3157 2.JPG

IMG_3175.JPG

IMG_6055.png

IMG_6100.png

IMG_6032.png

IMG_6112.png

IMG_6161.png

IMG_6175.png



文字:俞晓霞

图片:俞晓霞 曹株杰 毕因心

编辑:俞晓霞

审核:课程与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