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成英语新词最大来源 中式英语折射时代特征连日来,不少汉字出现在英国主流媒体《泰晤士报》最醒目的位置,向人们介绍如何学习中文。英国主流社会掀起了又一轮学中文的热潮。 2月8日,几个汉字“人”的象形图案出现在《泰晤士报》头版报头的下方,每个看报的人都在猜想这些奇怪的符号意味着什么。随着中国农历新年的来临,“中文猜谜”活动拉开了《泰晤士报》连续几天向英国民众全面介绍汉字的序幕,在英国主流社会掀起了又一轮学中文的热潮。 不仅仅在英国,汉语热已经深入到世界很多地方。不仅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连年创纪录,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急剧增加,汉语教材进入了1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课堂。 中国语言的影响力还不仅限于此,同时它还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一大批地道的中国话变成了英语新词汇。广东话的“饮茶”被老外直译为drinktea,四书被称为Four Books,和平崛起成了peaceful rising。 不久前,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在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正强烈冲击着英语,大量的中文词汇进入英语,成为英语新词汇最主要的来源。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月9日,英国各地被大雪覆盖,《泰晤士报》在当天头版报头的下方,用醒目的红色方框刊出“Will it雪or雨today?”,让英国读者猜到底哪个汉字才是“雪”,内页的长篇文章则讲述了汉字是如何从古老的象形图案演变成现代的汉字的,还让读者将“日、明、旦、从、田、门”等汉字与对应的英文单词联系起来。 《泰晤士报》编辑阿鲁西卡?希莉表示,上述中文猜谜活动是《泰晤士报》“中国周”行动的一部分,这次“中国周”将一直持续到2月17日的农历除夕。这位编辑称,《泰晤士报》之所以开展教中文活动,是因为很多读者对中文有兴趣,因此想让读者掌握中文的一些基本知识。 在《泰晤士报》网站提供的一段音频中,《泰晤士报》主编罗伯特?汤姆逊还用中文说了毛主席的名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来鼓励人们学习汉语。 2月10日,《泰晤士报》记者迈克因泰发表文章介绍其重返校园学习汉语的经历。他在文章中称,汉语正在全球传播,部分因为中国扩张的经济和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国政府也在通过建立“孔子学院”并派遣教师出国积极推广汉语。 3000万老外正在学汉语 创建孔子学院,被视为中国政府将汉语文化向世界推广的重要举措。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成立。 到去年7月,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规模已经扩大到36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80所。此外,还有38个国家的99个机构提出了建立孔子学院的申请。根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规划,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五百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事实证明,孔子学院有效地推动了汉语的传播,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 根据美国《时代》杂志的报道,目前全球至少有3000万人正在学习汉语,100多个国家与地区、逾2500所大学在教授中文。在东南亚,学习汉语的人数有160万人;韩国有2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学选修汉语的学生约13万人,汉语考试已经被正式列为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的进一步强劲,全球“汉语热”必将持续燃烧,并深入世界各个角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一亿。据乐观预计,用不了多久,中文将和英语、西班牙语一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工作语言。 在北京大学国际问题专家初晓波看来,汉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重要的语言,让不少外国人青睐和着迷。去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肯尼亚时,一位在内罗毕孔子学院学习、名叫茹丝的肯尼亚姑娘用流利的中文回答了胡主席的提问,她那句“我们非常喜欢学习汉语,非常热爱中国文化”道出了时下汉语在外国人心目中的位置。 汉语让全球看好的缘由,既有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外在影响力,更有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汉字独具魅力的内在吸引力。正如著名学者季羡林所说,“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 中文促使英语词汇猛增 事实上,汉语的影响力不只是局限在全球的汉语热,同时,它正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中文词汇成为英语新词汇的主要来源。前不久,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英语正在经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的强烈冲击,不断地创造新词汇,使英语成为世界混合语。 “全球语言监督”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它现在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 根据“全球语言监督”的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这些新词和词组,不用向母语为英语的人士特别解释都能被理解。 中国式英语折射时代特征 这份报告称,逐字翻译的中式英语“很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还有从广东话吃点心的“饮茶”直译过来的drinktea等等,现已成为标准的英文词组。更多中式英语还在继续产生,包括从前就已中英混合的如“苦力”(coolie),“台风”(typhoon)等。这些单词的广泛流通,促使英文词汇库迅速增长。 透过这些中国式英语词汇,它们往往能折射出中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例如,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词汇有,Confucianism儒家思想,Four Books四书,FiveClassics五经,而family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knowledge economy知识经济,peaceful rising和平崛起等词汇又记载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图景。 荷兰青年看中汉语商机 Chinglish.com开通 日前,明年就要迎来奥运会的北京开始在公共场所清除中国式英语的标识,但一些看惯了中式幽默英语的外国人对这道城市风景即将结束而感到遗憾。一些外国人甚至把大量中国式英语收录在博客中,他们当中就有一位叫纪韶融的德国青年。 来过中国留学的纪韶融把搜集到的“中国式的幽默”都贴在博客(Chinglish.de)中,他表明:“Chinglish.de展现中式英语的美,是英文字典和中文文法结合的奇妙产物。这是热情的体现,不是嘲笑。” 同样曾经在中国留学的荷兰青年方柏翰从中国语言的扩大中看到了商机,他成功地说服了风险投资商,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一个网站Chinglish.com。方柏翰告诉记者,Chinglish.com是全球首个双语电子邮件门户网站,目的在于应对不断增长的中英文交流需求,并打破存在于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语言障碍。 方柏翰说:“Chinglish.com的使命是促进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的语言交流。目前,共有超过3亿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而且数字还在继续增长。”方柏翰表示,未来国际机构使用的官方语言只有中文和英文。他相信,他的网站有望在2008年底实现盈利。 海外华裔作家推动很大 对于大量中国式英语词汇进入英语的现象,暨南大学英语系教授卫景宜持宽容态度。她说,一些中国式英语在表达中国特有事物或现象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表示中国社会文化中某些特有的事物与现象时,经常发现空词项。面对这些情况,人们通常通过音译、借译等手段,使中文词汇进入英语的交际中。《红楼梦》等一批成功的英文译作说明,中国英语若应用得当,它能更忠实地反映原文。 在卫景宜看来,海外华裔作家在推动中文影响英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汤亭亭、谭恩美到朱路易,这些作家使用英语写作,大都描写中国文化或当代中国,中文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必然体现在英语文本中。他们让西方人见识了中国思维方式的魅力,其作品获得过西方最高奖项。以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为例,她把花木兰的故事传遍了英语世界,她经常强调她的第一语言是汉语;在她的英文小说里,她总是实验性地加入汉语,使她的英语更加完美。
-
如何解读“马后炮”《现代汉语词典》有一词条称“马后炮:象棋术语,借来比喻不及时的举动;”《辞海》同条说:“譬喻失时无效的动作;”《汉语大词典》同条说:“原为象棋术语,借喻不及时的举动。” 其实,指不及时的“马后炮”,说的不是象棋,而是旧时戏剧界的一个隐语,“马”,谐音“码”。“马后”意思是把演出时间延长一些。与它配套的说法是“马前”,此“马”谐音“抹”,“抹前”即把演出内容去掉一些,提前结束。 明代的市语、隐语、江湖话汇集《六院汇选江湖方语》云:“马后:是叫缓些。马前:是叫快些。”《汉语方言大词典》说:“辽宁本溪戏剧行话,该唱时唱迟了,是‘马后’;不到唱时唱早了,是‘马前’。” “马后炮”一词最早见于元剧《隔江斗智》第二折:“大哥需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这里“马后炮”是“码·后·炮”的谐音。这里说的“码后”即不及时,“炮”是动词“炮制”、“处理”义的谐音。
-
汉字有拆有合 对联当中学问多“这个上联属于析字对,是个趣对呢!而且还有顶真格,这个上联蛮有意思!”果然是楹联专家,郭殿崇先生一听记者报出潘先生的上联,立马抛出一串术语来。 据郭老解释,所谓析字对,是指对联中的汉字有拆有合,因为文字产生变化,很有趣味,一般列入趣对行列。郭老对潘先生所出对联进行了一番分析:“千里二字加到一起是重,两个山叠起来是出,而它这里还有个奇特之处,就是三个山连到一起,中间还有句读,这属于顶真格。要想找到合适的下联,又增加难度了。联系全句来看,意境也不错,景色描画得很美。要找个下联,确实够难的。” 看了记者挑选出的几位应对者的下联后,郭老开始一一点评。“子女好人”那一个,字面上能对得上,但没什么实际的意义,后面“孝顺从”的说法,也不大说得通,有些牵强。而那个“此木柴火”的对子呢,创造性就不够了。古人有对联说“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他这里这么一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个老对子。因此郭老认为,相比之下还是以叶先生为代表的那个“一二三月,月月会亲朋”更适合些。 此外,郭老认为“一日旦夕,夕夕变幻多”与“一大夫曰:日日呈盛昌”有一定意趣,前者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有一定辩证哲理,而后者的“一大夫曰”很巧妙,“日日呈盛昌”也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那个“山谷峪口,口口响声回”,郭老觉得有些可惜。“后面那个‘口口响声回’是有点意思的,但前面开头的‘山’字与上联中的‘山’字重复,重字在对联中是犯忌的事情,出对者可以重新斟酌一下,或许会更好。”
-
搞笑汉字“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 “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 “吕”对“昌”说:和你相比,我家徒四壁。 “自”对“目”说:你单位裁员了?“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 “个”对“人”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寸步难走。 “办”对“为”说:平衡才是硬道理!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两条腿都炸飞了! “占”对“点”说:买小轿车了? “且”对“但”说:胆小的,还请保镖了? “大”对“太”说:做个疝气手术其实很简单。 “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人”对“从”说:你怎么还没去做分离手术? “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 “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 “由”对“甲”说:这样练一指禅挺累吧? “木”对“术”说:脸上长颗痣就当自己是美人了。 “叉”对“又”说: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
-
暴强的汉语四级考试第一阶段综合素质验收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听力部分 听下面两段独白,每段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录音1 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鳎目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提拉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鳎目的喇嘛一喇叭。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1.独白中二人什么关系? A.敌对B.仇人C.冤家 2.独白中喇嘛打了哑巴多少下? A.一下B.两下C.三下 录音2 shāndòng 3.录音中说的是以下哪个词?A.扇动B.山洞C.煽动 二、单项选择 4.张三____学校了。 A.上B.到C.来D.去 5.李四____站了起来。 A.突然B.忽然C.蓦然D.骤然 6.甲:_______________。 乙:没关系。 A.对不起B.对不住C.不好意思D.请您原谅 7.甲:这道题你不会你怎么答对了? 乙:瞎___的呗! A.蒙B.猜C.写D.选 8.你____!我才没干过那事呢! A.放屁B.胡说C.瞎说D.胡扯 9.你干什么___?! A.啊B.呀C.嘛D.呢 10.如此_____的展品,本展览馆还是第一次展出。 A.巨大B.庞大C.硕大D.巨型 三、完型填空 杨铁心涩然道:是__11__?顿了一顿,又道:铁枪本有一对,现下只剩下一__12__了。王妃道:甚么?杨铁心__13__答,把铁枪挂回墙头,向枪旁的一张破犁注视片刻,说道:犁头损啦,__14__叫东村张木儿加一斤半铁,打一打。王妃听__15__这话,全身颤动,__16__说不出话来,凝目__17__着杨铁心,道:你……你说甚么?杨铁心缓缓的道:我说犁头损啦,明儿叫东村的张木儿加一斤半铁,打一打。王妃双脚酸软无力,跌在椅上,颤声道:你……你是谁?你怎么……怎么知道我丈夫去世那一夜……那一夜所说的话?这位王妃,自就是杨铁心的__18__包惜弱了。金国六王子完颜洪烈在临安牛家村中了丘处机一箭,幸得包惜弱相救,见了她娇柔__19__的容貌,竟是念念不能去心,于是以金银贿赂了段天德,要他带兵夜袭牛家村,自己却假装侠义,于包惜弱危难之中出手相救。包惜弱家破人亡,举目无亲,只道丈夫已__20__,只得随完颜洪烈北来,禁不住他低声下气,出尽了水磨功夫,无可奈何之下,终于嫁了给他。 11. A.么B.吗C.嘛D.麽 12.A.根B.杆C.柄D.支 13.A. B.良久C.半晌D.许久 14.A.没B.未C.不D. 15.A.明天B.明儿C.明个D.明儿个 16. A.了B.到C.罢D.见 17. A.老婆B.妻子C.内人D.媳妇 18.A.看B.瞧C.瞅D.盯 19.A.艳丽B.漂亮C.秀丽D.秀气 20. A.死B.故C.去D.殁 四、阅读理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1.作者当时与谁作战? A.匈奴B.美国C.金国D.蒙古 22.作者写作本词时天气如何? A.晴B.雨C.雪D.阴 23.给本文起个题目 A.江城子B.水调歌头C.满江红D.虞美人 五、短文改错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24_____ 小楼昨夜又东风, 25_____ 故国不看回首月明中。26_____ 雕栏玉砌应犹在, 27_____ 只是朱颜改。28_____ 问君能有几多愁, 29_____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0_____